最近春节档电影频出,以《流浪地球》《满江红》为代表的等等电影象征着中国电影实力正在不断提升。《满江红》刻画了一个热血沸腾、满腔抱负的青年——岳飞,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家国情怀。
在早些年前,《战狼》等红色电影占据了我国大量票房。他们大都热血沸腾,歌颂我国的壮丽河山与迅猛发展。需要肯定的是,此类电影的确反映了我国近些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,也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。然而,当社会上遍布此类电影时,又会发生什么呢?
首先,会对电影产业造成不合理的引导。所谓内需拉动消费,消费刺激内需。哪种电影最受欢迎,就反映了大众越偏好于哪种电影。但清一色的低水平爱国题材的电影并不符合观众的需求。其一,是消费观众的爱国热情。电影作品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作品内涵,然而标着“爱国”的电影若是让观众失望,那便是真的失望了。如果资本还带着将“爱国”商品化的逐利意图,那就更加可怕了。其二,会使得电影产业的审美逐渐畸形化。资本具有自发性,一定会在看到爱国题材电影的暴利后涌入市场。此时消费者在面对单一的选择时,“票房”等指标就不能很好地反应消费者的内需。这样不走入大众的文化产业终究会被人民抛弃,在时代的浪潮中昙花一现。
反对清一色的爱国电影题材,并不是盲目反对所有的爱国电影。相似的。我们应当将其与舆论放在一起探讨。清一色的爱国电影题材实则属于舆论氛围的一部分。积极的舆论氛围有利于鼓舞士气,是目标清晰、文化自信坚定的体现。但单薄的积极消息会让人感到迷惑:“所有人都在赞美伟大的祖国,可为什么我每天早出晚归,却只能住在简陋的出租房内?”当我们面对着贫富分化的问题时,舆论就不能过度偏向于“我们的国家真强大”而忽略了偌大的阶级矛盾;当我们面对着党内不纯洁、腐败现象遍地的情况时,舞台上遍布着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”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歌颂,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适。当社会舆论全部都瞄准积极面,而忽略问题和矛盾时,它就一定会有失偏颇,造成矫枉过正的效果。
从中国电影的发展上看,我国电影产业正逐渐抛弃“走爱国路线收割观众”的路子,转而注重其本身的艺术处理和价值深度。这一方面反映了观众的审美水平正日益提高,也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已逐渐树立起来,不再需要像从前那样强调了。
从舆论氛围上看,我认为新闻媒体应当逐渐敢于暴露一些社会问题,敢于让大家讨论与批判。就像电影一样,人们已经树立起了对中华文化、中华民族的自信,不会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否定了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