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新冠疫情再次在北京蔓延,其态势十分恐怖,于是便出现了许许多多质疑国家政策的声音。在我看来,其动机大概分为这么几种:

第一种,深受国家制定的不合理的政策迫害,以至于无奈又悲痛地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控诉;
第二种,受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言论的影响,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盲目跟风,指责政府;
第三种,借助舆论氛围哗众取宠,博人眼球,说出些震惊社会的言论。

第一种和第三种都是很简单的现象,但第二种情况就有的讨论了。《乌合之众》曾研究过人类在群体中的表现。很多时候,人们或出于合群,或出于他人的煽动,常常会盲目与社会大潮靠近,从而一定程度上失去自我思考与判断的能力,这是人的本性。因此,有些社会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带有些矫枉过正,甚至十分可笑。比如有些“女拳”主义者发表抹黑男性群体的言论,甚至传递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价值观;二战时期希特勒借助民众对一战后不正当处理德国的愤怒,发动了二战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:社会言论的基调带有一定的盲目性,可能只有很少的人是经过慎重思考后得到结论,只不过程度因事件而异罢了。

所谓民主是大多数人当家作主,然而,完全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是否是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呢?在我看来,重大社会问题的讨论上不应该完全听从大多数民众。其一,重大的社会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统筹资源的能力,才能将社会上的各方面信息集中,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。但一方面大多数人的知识水平有限,另一方面他们所能接触到的社会信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因此,大部分人做出的判断有可能是片面的(并不一定完全错误)。其二,所谓大多数人也可能带有些错误的观念,违背我们所倡导的理念。例如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,我国充分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。然而,会不会有些人走些错误的路子,再受些煽动,就嚷嚷着非公有制人士全都是资本家,要将他们消灭?这岂不是与我们的道路相违背了吗?由此可见,完全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并不是治国理政的好方法。

正是因为社会言论并不一定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,大多数人的意愿也不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,我们才急需一套标准出来,用来指定国家的战略方针。所谓避免无条件遵从大多数人的意愿,并不是忽略他们的意见,而是在其基础上,通过整合资源、全面分析、理性认识,从而找到最优化于解决问题的方案。在我看来,它落实到我们的具体生活应该是这样的:

一、 一定要让人民的意愿充分得到反映,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,健全信访制度,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。这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一切根本,否则便就谈不上为人民服务,而是政府在自己满足自己的利益了。谈到这点,就不得不说这次疫情风波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事件:一位男子以担忧焦急的口吻向国家卫健委反映,做核酸才是感染新冠最大的罪魁祸首。于是国家调整政策,不出家门的人也不用做核酸了。
二、 一定要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,一定要代表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发展方向。所谓纯洁性,在我看来就是要时刻秉持“为人民服务“的宗旨,否则就不能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。所谓先进性,就是有着足够的知识文化水平,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正确的分析,避免出现本文提及的”啥也不懂的人当政“的现象。
三、 一定要对舆论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,不要让煽动情绪、毫无营养价值的言论遍布网络空间,否则社会人心惶惶,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环境的稳定。
四、 一定要保持自我思考的能力,不随波逐流,丢失自我意志。一定不能人云亦云,单方面、莽撞极端看待问题。要全面、辩证、理性看待每一件事。

所谓反对无条件根据大多数人的意愿行政,绝对不能把“无条件“去掉。否则就不对味了,民主制度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了专制还是民主的问题了。讨论这个问题,其实就是在讨论”什么才是好的民主“的问题。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背道而离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